方金老師互聯網營銷授課好不好
文章出處:武漢佰利云 │ 發布時間:2025-07-16
全網營銷不是把同一條廣告切成一百份扔到一百個平臺,而是讓信息像水一樣找到每一個縫隙,又像樹根一樣在看不見的深處連成一片。真正的難點不在“全網”而在“同化”:讓一個人在微博刷到的段子、在小紅書看到的筆記、在抖音刷到的短視頻、在微信群看到的截圖、在睡前刷到的知乎回答,看似來自不同創作者,實則指向同一套情緒密碼。這套密碼必須輕到可以用十五個字說完,又必須重到足以撬動一次購買、一次轉發、一次自發安利。輕的部分是鉤子,重的部分是共識。鉤子負責穿透屏幕,共識負責沉淀記憶。記憶一旦沉淀,搜索框會自動補全品牌名,用戶會替你在評論區完成銷售話術,平臺算法會把你的內容推給更多“同類”。到了這一步,營銷才真正從戰役變成生態。
生態的第一步是“埋點”。埋點不是技術術語,而是把品牌信息拆成無數個可被搜索、被截圖、被二創的“最小記憶單元”。最小單元必須滿足三個條件:一眼能看懂,一秒能截圖,一學能二創。2022年爆紅的“退退退”大媽,最初只是抖音里三秒的表情包,被拆解成表情包、BGM、臺詞模板后,迅速占領微博熱搜、小紅書封面、微信群斗圖。品牌如果想借力,只需把產品賣點嵌進模板:口紅品牌把色號P進大媽手中的菜籃,飲料品牌把“退退退”改成“喝喝喝”,健身App把動作套進大媽的肢體節奏。嵌套必須無痕,痕跡一旦超過一個像素,用戶就會警覺。無痕的秘訣是“寄生流行”,而不是“對抗流行”。寄生者不需要創造浪潮,只需要在浪尖插一面小旗,讓后來者在復制浪潮時,順帶復制了旗。
旗子插穩后,需要“暗線”。暗線是用戶看不見但平臺算法能識別的關聯。小紅書筆記的標簽、抖音視頻的BGM、微博話題的括號、知乎回答的錨文本,都是算法的爬蟲通道。一條暗線可以串聯十個平臺,讓內容在跨平臺跳轉時,仍被算法判定為“同一事件”。2023年“多巴胺穿搭”從小紅書火到抖音,暗線是“#colorfulOOTD”這個統一標簽,無論用戶在微博還是B站搜索,都會被引流回小紅書原帖。暗線的另一個作用是“反屏蔽”:當平臺限制某些關鍵詞時,暗線可以用諧音、縮寫、Emoji替代,讓算法仍能識別。比如“早C晚A”被限流后,衍生出“早coffee晚alcohol”“???”等變體,流量不降反升。暗線的設計者必須同時懂平臺規則和人性漏洞,既要讓機器讀懂,也要讓人類會心一笑。
一笑之后,需要“回聲”。回聲是用戶自發把品牌信息翻譯成自己的語言,再傳播出去。翻譯不是復制,而是再創作,再創作越野生,傳播越廣。蜜雪冰城主題曲被改編成京劇版、Rap版、方言版,甚至高校招生版,官方沒有下架任何二創,反而在評論區點贊置頂。點贊是一種默許,默許讓創作者產生“官方認可”的錯覺,錯覺激發更大創作欲。回聲的管理者必須學會“有限失控”:給創作者畫一條看不見的紅線,紅線內任其野蠻生長,紅線外用“溫柔提醒”拉回。提醒不能太強硬,否則創作者會轉向競品。最安全的提醒是“彩蛋”:在官方視頻里埋一個未解謎題,讓創作者在改編時自動對齊彩蛋,既保證調性統一,又讓用戶以為是自己發現的秘密。
秘密需要“入口”。入口不是官網,而是用戶最容易掉進去的“兔子洞”。兔子洞可以是一個評論區置頂、一個群文件、一個AI對話鏈接,甚至一個線下快閃店的暗門。2023年瑞幸聯名茅臺,線下快閃店門口排隊的用戶,掃碼后會進入一個“茅臺瑞幸小酒館”小程序,小程序首頁不是菜單,而是一個“測測你的醬香濃度”小游戲,測試結果頁才出現購買鏈接。小游戲的作用是“降低心理門檻”:用戶不是被推銷,而是被娛樂。娛樂越輕度,轉化越順滑。入口的設計者必須懂“三秒法則”:用戶從看到入口到產生行動,不能超過三秒。三秒內必須完成“好奇—點擊—沉浸”三連跳。跳不過去,入口就會變成黑洞,吞噬預算。
黑洞的反面是“星鏈”。星鏈是把散落在各平臺的用戶,用同一套身份體系串起來。身份體系可以是一個統一ID、一套積分、一個NFT,甚至一個線下會員手環。星鏈的作用是“跨平臺復利”:用戶在小紅書點贊一次,在抖音獲得積分,在天貓兌換折扣,在線下門店領取周邊。復利的前提是“數據互通”,互通需要用戶授權,授權需要“好處”。好處不能太功利,否則用戶會警惕。最巧妙的好處是“面子”:當用戶的跨平臺行為被可視化為一枚“勛章”,勛章可以展示在朋友圈,用戶就會自愿授權。勛章的設計必須“輕社交”:不能太炫耀,否則會引發反感;不能太低調,否則會失去傳播欲。最安全的勛章是“身份標簽”:比如“多巴胺穿搭一級玩家”“醬香拿鐵品鑒官”,既滿足身份認同,又不過度張揚。
張揚之后,需要“冷卻”。冷卻是讓熱度沉淀為品牌資產,而不是一次性煙花。冷卻的方法是“內容存檔”:把所有爆款內容整理成一個可檢索的“數字博物館”,博物館可以是Notion頁面、飛書多維表、甚至一個獨立站。存檔的作用是“長尾流量”:當新用戶搜索關鍵詞時,仍能看到歷史爆款,歷史爆款會再次激活。存檔的另一個作用是“內部復用”:新入職的運營可以快速理解品牌調性,避免重復踩坑。